学 思 集
——2021年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第5期(总第125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21年4月21日
目 录
一、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
1.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3.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4.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 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6.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7.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8.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1.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
2.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3.新华社播发评论员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文章:
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②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
③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④以昂扬奋斗姿态开拓发展新局
4.人民日报评论员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文章:
①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
②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
③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
④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⑤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
三、重要会议精神学习
1.袁家军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站在“五大历史使命”的高度谋划人才工作 加快构建新时代浙江人才工作新格局
2.袁家军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努力打造网络强国的“重要窗口”
3. 袁家军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
四、重要文件、重要制度精神学习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
2.中央网信办和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
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墨经》中写道,“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二,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2014年6月9日,我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110多条改革任务。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难题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等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016年5月30日,我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我们接连出台了几个重要改革方案,包括《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热烈欢迎。大家反映,这些改革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还没有完全落地,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继续坚决推进,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第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来源:《求是》2021/06】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6日 第 01 版)
■ 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 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 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本报福州3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仲春时节,八闽大地一派勃勃生机。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省长王宁陪同下,先后来到南平、三明、福州等地,深入国家公园、生态茶园、文物保护单位、医院、农村、企业、学校等,就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调研。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察看智慧管理平台运行情况。该中心综合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公园“天地空”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管理,提升了生态保护能力。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于2000年推动福建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省建设。经过长期努力,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习近平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习近平来到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离开茶园,习近平乘竹筏沿九曲溪察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和自然景观。在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年来,三明医改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为全国医改探索了宝贵经验。2016年2月,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三明医改情况汇报,要求总结推广改革经验。23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在住院楼一层大厅听取医改情况介绍,向医护人员、患者了解医改惠民情况。习近平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福建发扬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下大气力抓摆脱贫困。经过30多年努力,福建全省同全国一道,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2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革命老区村——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习近平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推动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习近平听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介绍,向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了解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不动产登记等情况。习近平指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习近平24日在福州考察调研。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领导实施了福州市“3820”工程,勾画跨世纪福州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在福山郊野公园,习近平乘坐电瓶车实地了解郊野福道风貌,他登上观景平台,远眺福州新貌,听取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市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争相围拢过来。习近平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早在1991年,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就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推动制定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有力促进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习近平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频频招手致意。习近平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是光学镜头重要制造商。习近平步入公司展厅,察看产品展示,询问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销售情况。超精密车间内,企业员工向总书记展示了产品生产工艺。习近平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25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闽江学院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时间,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2018年10月,习近平曾就闽江学院成立60周年致贺信。在闽江学院校史和应用型办学成果展示厅,习近平肯定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习近平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园广场上师生们高喊“总书记好”、“习校长好”,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习近平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当天上午,习近平听取了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福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拓展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习近平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要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持续巩固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
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7日 第 01 版)
贺 信
值此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1年4月6日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9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8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紧推进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确保帮扶工作和干部队伍平稳过渡。要加快探索协作帮扶方式,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产业转移,强化市场合作,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单位要继续做好干部选派、资金支持、产业就业帮扶等工作,支持定点帮扶县加快发展。
会上举行了东西部协作签约仪式,通报了东西部协作工作有关情况。宁夏、北京、江苏、福建、广东、贵州、甘肃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承担东西部协作帮扶任务的有关省区市、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牵头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
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李克强作出批示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0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效要继续巩固并深化,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8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国务委员、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赵克志在会上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抓细抓实抓落地,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会议通报了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有关情况。
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25个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省市县三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李克强作出批示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4日 第 01 版)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山东、江苏、江西、甘肃、中华职教社、中车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教育工作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以及部分行业协会、企业、高校、职业院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0日 第 01 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陪同下,首先来到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美术展馆内,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一件件展品各具特色。习近平详细了解重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设计作品创作、展示等情况介绍,仔细观看展品。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主要开展计算摄像、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习近平来到这里,结合展板、电子屏幕察看实验室开展计算光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科学实验研究和开发新科技应用场景情况,听取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清华大学主楼二层,展示了学校近年来重点教学科研成果。习近平听取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高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研究水平等情况介绍,对清华大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在主楼二层大厅,习近平看望部分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习近平感谢在教学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们,向老教授们表示敬意,勉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有新进步。他强调,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位于校园西北部的西体育馆,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在馆内篮球场,校篮球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习近平走进体育馆,同他们亲切交谈,并在体育荣誉室察看历史照片、实物展览,了解体育馆保护利用、学校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展体育教育等情况。习近平表示,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11时20分许,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后馆,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土木系教师聂建国、公管学院教师梅赐琪、工物系应届博士毕业生孙启明、人文学院二年级本科生李润凤分别发言。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110年来,清华大学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培育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这是一代代清华人拼搏奋斗、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离开学校时,操场上、道路旁站满了师生,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齐声高喊“总书记好”、“学长好”,高呼“祖国万岁”、“清华加油”,习近平满怀深情地同大家挥手致意,掌声、问候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丁薛祥、孙春兰、陈希、蔡奇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2021年4月20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1日 第 02 版)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很高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同大家在“云端”相聚。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出席会议的线上线下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今年是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来,亚洲国家深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亚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印度洋海啸、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作为亚洲大家庭重要成员,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亚洲同进步,与世界共发展。论坛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本届年会是在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我们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我们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
——我们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战疫仍在进行,胜利终将到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提升卫生医疗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关键作用。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要全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大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
——我们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在此,我宣布,中方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即举办第二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对话发挥积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巴西、阿联酋、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国开展疫苗联合生产。我们将在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领域同各方拓展合作,共同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方将同各方携手,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畅通贸易和投资合作渠道,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共同开辟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拓展同各国友好合作,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开展抗疫合作,坚守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提供更多帮助。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中国将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欢迎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尽管有时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
2021年03月24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公开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
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数字“100”构成标识基本造型,“1”以100度仰角呈现,寓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徽位于标识左上方,寓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56根光芒线将数字“100”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寓意奋进之光照耀中华大地、照亮未来之路。嵌入数字“1921”代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2021”代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圆形寓意党和国家事业犹如滚滚历史车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活动标识可广泛用于各地区各部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环境布置和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品制作。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指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通知》强调,要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完善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通知》强调,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要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要注重分类分层次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组织分别提出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报道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反映基层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新华社播发评论员文章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新华社5日播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一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文如下:
认真研读党史著作、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打造精品党课、创新学习方式……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部署,多措并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学习教育热潮正在逐步兴起。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最根本的是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部署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深刻启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党史,要在锤炼政治意识、磨炼政治能力的政治洗礼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船重千钧,掌舵一人。纵观党的奋斗历程,在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凝聚起广大人民的磅礴之力。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必须善于用政治眼光看问题,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学思践悟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征程上,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9100多万名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党史,要在立根铸魂、固本培元的思想淬炼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更好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革命理想高于天,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执着,到“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英勇奋斗;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到“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的默默奉献……越是深入学习党史,就越能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磨砺。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营养和动力,补足精神之钙、把牢思想之舵、高扬信仰之旗,方能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奋发的状态,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党史,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深入思考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党一步步走来,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学党史,贵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循道而行,方能致远。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就能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学党史,要在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革命精神的党性锻炼中,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蕴含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人民的血脉之中。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学党史,既要不忘来时的路,更要走好前行的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新篇章——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人民的期待。
新华社播发评论员文章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7日 第 02 版)
本报北京4月6日电 新华社6日播发评论员文章《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二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文如下: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在各地举行宣讲报告会,就把握学习教育重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系统阐释;各地各部门讲好“红色故事”,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现实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和生机活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对全党的一场深刻思想洗礼。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从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坚持思想建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兴党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种理论是否拥有真理力量,归根到底要看能不能科学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回望百年党史,从“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到突破禁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实践启示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
学史明理,思想先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首要的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应对美国的霸凌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无不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磅礴伟力。我们要从党的思想发展史、理论创新史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理解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精髓要义,狠抓贯彻落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我们就一定能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新华社播发评论员文章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8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4月7日电 新华社7日播发评论员文章《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文如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有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要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新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望百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最关键的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从孔繁森“苦乐桑梓在高原”的赤子之情,到黄文秀“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责任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在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民生问题。干事力度关系民生温度。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不断通过化解民生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政策举措接不接地气、是不是真惠民真利民,群众感受最真切。要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要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实事项目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是重要保障。干部作风好不好,关键看为民办事实不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千难万难,干起来就不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激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好举措带来好日子。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党员干部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就是人民群众真心点赞的贴心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彻底、最鲜活的表达,在全党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这是来自历史的启示,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树高千尺,扎根沃土。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播发评论员文章
以昂扬奋斗姿态开拓发展新局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9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新华社8日播发评论员文章《以昂扬奋斗姿态开拓发展新局——四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文如下: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全面掌握实践要求,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风云变幻,如何坚定信心,在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中破浪前行?使命在肩,怎样担当尽责,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以史鉴今、以史明理、以史聚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鉴往知来中继往开来,开拓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开新局,就要心怀“国之大者”,在把握大势、办好大事中迈向发展新境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无论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问题,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无论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改革创新,既要立足当下思考对策,也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结合起来,同着眼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结合起来,同研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方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开新局,就要练就过硬本领,在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中展现新作为。风雨苍黄百年路,我们党一步步走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无论是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探索,还是饱含成败得失、凝结鲜血汗水的经验教训,都为我们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了深刻启示。当年,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如今,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责重山岳,能者当之。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不断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提炼出战胜艰难险阻的新法宝,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新征程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开新局,就要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顽强拼搏、担当作为中书写新篇章。“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难关险隘,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一代代共产党人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伟大品格。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一切与困难作的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既是实力的较量,也是定力的比拼。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我们更加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破除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传承“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把“十四五”发展蓝图化为现实;弘扬“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创新精神,把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我们就一定能风雨无阻向前进,开创更加辉煌的历史伟业。
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0日 第 01 版)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思想建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兴党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第一位任务就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悟历史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改变中国,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全党武装起来、凝聚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感悟思想伟力这个首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百年来,我们党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都彰显出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在建的川藏铁路穿越崇山峻岭,5G信号加速覆盖广阔城乡……神州大地舒展着更新更美的图画,跃动着蓬勃生机与活力。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思想之光不断转化为前进的磅礴伟力,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就了新时代的新辉煌。
思想的光芒,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产生影响世界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锻造的,又在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磅礴伟力。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引领我们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且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着世界。我们要从党的思想发展史、理论创新史中,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切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要从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求解放的伟大追求中,从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情怀中,体悟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意义,自觉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而努力。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我们就一定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1日 第 01 版)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我们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我们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那时,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气象,新中国就是沐浴着这个东风诞生并站住了脚的。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我们党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当时,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我们党对世界大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下决心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进入新世纪,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积极争取加入世贸组织,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我们顺应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大势,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提高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些都是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号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准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到宣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谋划推动开局起步的工作结合起来,同着眼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结合起来,同研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比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如何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如何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运用好党的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做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就能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2日 第 01 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望过去,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一百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要不断砥砺初心使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历史自觉、厚植人民情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要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党中央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就是推动全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3日 第 01 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当年,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为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党的事业总是在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年,延安整风使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破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明确了继续前行的努力方向,对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许多民主人士由衷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学习历史,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我们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始终坚守革命理想,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就能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一定能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
——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4日 第 01 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井冈山上,坚定的共产党人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在宝塔山下,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盛赞这种精神、力量、热情是人类历史丰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革命精神伴随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精神长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同志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丰富源泉,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保持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时空、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在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深刻懂得,在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推动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袁家军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站在“五大历史使命”的高度谋划人才工作
加快构建新时代浙江人才工作新格局
郑栅洁出席
本报杭州3月15日讯 (记者 刘乐平) 15日上午,省委书记、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在杭主持召开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五大历史使命”的高度谋划我省人才工作,努力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才工作路子。
郑栅洁、黄建发、王文序参加会议。会议通过视频听取了2020年我省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审议了2021年人才工作要点等文件。
袁家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2020年我省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我省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清醒认识国际人才格局的新调整、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挑战、国内人才竞争的新形态、人才治理的新要求,持续提升人才集聚力、机制竞争力、创新策源力、生态涵养力,全方位引才用才育才,加快构建新时代浙江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完善人才全方位管理机制、探索完善聚集人才的生态路径、健全人才发展的支撑体系、强化基础性研究,加快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全球顶尖人才蓄水池、世界一流创新策源地。要突出全职引进、坚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坚持突出年轻化,把“鲲鹏行动”计划等已有平台做大做强。要搭建市场化引才平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各类创业平台等新平台,更加精准地做好引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技能人才。要强化“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理念,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实打实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要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一站式”综合体,推动全省人才服务一体化发展。
袁家军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工作优势,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责,多研究重大人才政策,多出台重点改革举措,多协调重要人才事项。产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做到管产业就要管人才、抓项目就要抓人才。要加强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和国情研修,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来源:浙江日报 2021-03-16】
袁家军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努力打造网络强国的“重要窗口”
郑栅洁出席
浙江在线3月23日讯(记者 刘乐平)23日上午,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总结2020年全省网信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省委书记、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郑栅洁、陈金彪、冯文平、王双全出席,朱国贤、王昌荣、高兴夫就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作交流发言。会议审议了《浙江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
袁家军充分肯定2020年我省网信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要准确把握我省网信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清醒认识网信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外部环境、职责使命,奋力扛起“五大历史使命”,加快数字浙江建设,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强大网络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数字化支撑,努力打造网络强国的“重要窗口”。
袁家军强调,要把建党百年和系统展示浙江“重要窗口”形象结合起来,聚焦《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在网上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做实做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网上宣传,展示打造“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要率先探索构建依法治网体系,按照既定方案全面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建立完善依法治网顶层设计,在立法执法司法上强化部门协同,依法整治网上突出问题和违法犯罪,推进全省网络普法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着力改善互联网生态。要坚持依法规范与支持发展并重,切实提升平台经济监管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平台企业参与金融行业监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浙江公平在线”迭代升级,加大对平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智能监测力度,不断提升我省平台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和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加大数字化改革保障力度,强化数据保障、技术保障、安全保障,全力服务保障数字化改革大局。要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持续提升大会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
袁家军强调,要全面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管网信工作,完善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方式、体制机制,落实好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深学笃用《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建强网信工作体系,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完善争先创优机制,打造硬核网信队伍。
【来源:浙江日报 2021-03-24】
袁家军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
本报杭州4月16日讯 (记者 刘乐平)16日上午,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央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省委书记、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增强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担当,更好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为抓手,守正创新、破立并举、担当作为,构建文化发展战略格局,建设高水平文化发展重大平台,守住重要文化阵地,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打造标志性文化成果和文化标识,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朱国贤汇报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集中调研情况、中央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整改情况和高质量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起草情况,与会人员讨论审议。
袁家军充分肯定我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成效初显,强调要清醒认识和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文化高地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对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要提高思想引领能力,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力度、高水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提升社科理论成果影响力,充分彰显“红色根脉”优势。要提高现代传播能力,打造重大新型主流传播平台、构建精准触达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辐射全球的对外传播窗口,立体呈现“重要窗口”形象。要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新基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有更大担当作为。要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打造更多传世之作、加强文艺创作平台建设、营造促进精品迭出的良好生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要提高文明示范能力,着力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加强诚信建设、提升全域文明创建水平,培育“浙江有礼”省域品牌。要提高数智创新能力,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文化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宣传文化智融工程建设,不断激发宣传文化领域整体活力。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影响力,聚焦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文化“金名片”。
袁家军强调,要压紧压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提高领导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真正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特别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的宣传纪律,高质量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整改落实。
【来源:浙江日报 2021-04-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组织处理是教育干部、管理干部的必备手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规定》是做好组织处理工作的重要遵循,对指导和规范组织处理工作,推进组织处理与纪律处分、法律责任追究有机衔接,构建更加完备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组织处理工作放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大局中把握,提高执行制度规定的能力水平,精准科学做好组织处理工作,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执行《规定》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规定》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
(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2021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
第一条 为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规范组织处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组织处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从严管理监督要求,严肃处理对党不忠、从政不廉、为官不为、品行不端等问题,督促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组织处理,是指党组织对违规违纪违法、失职失责失范的领导干部采取的岗位、职务、职级调整措施,包括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降职。
第四条 组织处理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二)党委(党组)领导、分级负责;
(三)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
(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
对以上机关、单位中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不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以及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进行组织处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六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组织处理职责。
有关机关、单位在执纪执法、日常管理监督等工作中发现领导干部存在需要进行组织处理的情形,应当向党委(党组)报告,或者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建议。
第七条 领导干部在政治表现、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遵守组织制度、道德品行等方面,有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以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为主,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且问题严重的,应当受到组织处理:
(一)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有违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错误言行的;
(二)理想信念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搞封建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违规参加宗教活动、信奉邪教的;
(三)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四)面对大是大非问题、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五)工作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职或者疏于管理,出现重大失误错误或者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严重事故、事件的;
(六)工作不作为,敷衍塞责、庸懒散拖,长期完不成任务或者严重贻误工作的;
(七)背弃党的初心使命,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诿扯皮,在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办事不公、作风不正,甚至损害、侵占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举债,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九)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定,不顾大局闹无原则纠纷、破坏团结,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十)在选人用人工作中跑风漏气、说情干预、任人唯亲、突击提拔、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违规用人、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十一)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破坏所在地方或者单位政治生态的;
(十二)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作出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
(十三)不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产生不良后果,严重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领导干部出国(境)等管理制度,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的;
(十四)诬告陷害、打击报复他人,制造或者散布谣言,阻挠、压制检举控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十五)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的;
(十六)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十七)其他应当受到组织处理的情形。
第八条 组织处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党纪政务处分合并使用。
第九条 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失误,为推动发展出现无意过失,后果影响不是特别严重的,以及已经履职尽责,但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造成损失的,可以不予或者免予组织处理。
第十条 组织处理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调查核实。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应担负的责任进行调查核实,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与领导干部本人谈话听取意见。执纪执法等机关已有认定结果的,可以不再进行调查。
(二)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或者执纪执法等机关认定结果、有关建议,以及领导干部一贯表现、认错悔错改错等情况,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研究提出组织处理意见报党委(党组)。
(三)研究决定。党委(党组)召开会议集体研究,作出组织处理决定。对双重管理的领导干部,主管方应当就组织处理意见事先征求协管方意见。
(四)宣布实施。组织(人事)部门向受到组织处理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本人书面通知或者宣布组织处理决定,向提出组织处理建议的机关、单位通报处理情况,在1个月内办理受到组织处理的领导干部调整职务、职级、工资以及其他有关待遇的手续。对选举和依法任免的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对需要向社会公开的组织处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公开。
第十一条 停职检查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受到调整职务处理的,1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者进一步使用。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1年内不得安排领导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领导职务或者晋升职级。受到降职处理的,2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者进一步使用。同时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领导干部受到组织处理的,当年不得评选各类先进。当年年度考核按照以下规定执行:受到调整职务处理的,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同时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对其年度考核结果影响较重的处理处分确定年度考核等次。
对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特长,安排适当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 领导干部对组织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组织处理决定后,向作出组织处理决定的党委(党组)提出书面申诉。党委(党组)应当在收到申诉的1个月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告知干部本人以及所在单位。领导干部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在2个月内予以办理并作出答复,情况复杂的不超过3个月。
申诉期间,不停止组织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三条 对领导干部组织处理存在事实认定不清楚、责任界定不准确的,应当重新调查核实。处理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上级党委(党组)可以责令作出组织处理决定的党委(党组)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组织处理决定材料和纠正材料归入本人干部人事档案,根据工作需要抄送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受到组织处理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反省问题,积极整改提高。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受到组织处理的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和关心关爱,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受到组织处理,影响期满,表现好且符合有关条件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等有关规定使用。
第十七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央网信办和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
2021年03月18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针对近期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现象,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组织各地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从提高大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建立日常监测机制等方面要求各高校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三是做好舆情疏解引导工作。指导各地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利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的行为,主动发声、澄清真相,共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四是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指导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银保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信办、教育厅(教育局、教委)、公安厅(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央所属各高等院校:
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加强教育引导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
(一)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
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守风险底线,审慎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建立完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强贷前调查评估,重视贷后管理监督,确保风险可控。
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二)严格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
为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提高资产质量。
要加强营销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线上精准营销,在校园内开展的线下营销宣传活动需事先向营销地监管部门报备,并就开展营销活动的具体地点、日期、时间和活动内容提前告知相关教育机构并取得该教育机构的同意,营销活动不得使用欺骗性、引人误解或诱导性宣传等不当方式,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
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及时掌握大学生资金流动状况和信用状况变化情况,健全应对预案,确保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整体业务风险可控。
要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妥善管理大学生基本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机构发送借款学生信息,不得非法泄露、曝光、买卖借款学生信息。
要加强征信信息报送,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所有信贷信息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于不同意报送信贷信息的大学生,不得向其发放贷款。
(三)强化风险整治及监督检查
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各银保监局要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综合运用网站监测、资金监测、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各类手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排查力度。同时,加大对非法放贷机构的排查和打击力度。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一是要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二是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对于排查发现问题拒不整改或情节较重的机构,要严厉处罚、打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二、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和救助帮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和校园稳定。一是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要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将金融常识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内容,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定期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邀请金融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讲座,阐述不良网贷危害、分析借贷“追星”等校园不良网贷案例,切实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诚信意识教育,教育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应如实提供信息,不得故意隐瞒学生身份,不得恶意骗贷、违约,珍惜个人征信记录,警惕网络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二是不断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要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完善特殊困难救助机制,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紧急救助,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对于已经陷入网贷泥淖的大学生,建立专项机制,指导他们通过理智有效的方式解决所欠网贷问题,加强心理干预辅导,教育引导他们珍视生命,理性处理碰到的困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三是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要加强学生消费理念教育,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与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相融合。关注学生消费心理,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三、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合理引导舆情
各地网信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高校和金融、教育、公安等管理部门,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利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的行为,指导相关单位主动发声、澄清真相,共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各地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2021年2月24日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着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
——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知行合一、重在实践,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三)总体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法治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法治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学习教育,抓好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加强宣传解读,通过媒体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学习读本、短视频等形式,运用各类融媒体手段和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等结合起来,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依托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深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对法治领域错误思想观点的辨析批驳,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刻认识,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确立一批选题,组织法学专家和实践工作者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强化依规治党学理支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研究回答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炼标识性法学学术概念,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法学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法治智库建设,加大对重大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研究课题支持力度,加强法律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互动,为法治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开展法治文化科研教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自主设置法治文化相关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
(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维护宪法权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住“关键少数”,把宪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清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基本任务、法治素养评估和年度述法基本内容,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带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宪法纳入国民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持续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强青少年宪法观念。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建设各类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升国旗、奏唱国歌等仪式仪礼和开展重大节庆活动,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把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七)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注重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践教育人民,推动全民守法。坚持科学立法,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把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使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以良法保障善治。坚持严格执法,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意识,促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坚持公正司法,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促进司法文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全民守法,让依法工作生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强化依法治理,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培养规则意识,培育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应对突发事件,依法加强应急管理,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办事。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深入开展党规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引导人们理性平和协商解决矛盾纠纷。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推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加强对我国法律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弘扬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因地制宜建立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倡导传承优良家风。
(九)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文艺精品工程有机衔接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推动法治融媒体建设,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创建法治品牌栏目、节目。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全国“智慧普法”平台为依托,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建立全国法治文艺精品库,汇聚优秀网络法治文艺作品,逐步实现共建共享。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增强实用功能。注重发掘、研究、保护共和国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高质量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把法治元素融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加强对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为基础,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行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等。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建设法治“微景观”。着力提升市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十一)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交流。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外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内涵和法治主张。注重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法治文化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纠纷解决机制和组织机构,推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法治文化交流合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和研究,推动海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海外法律纠纷解决和涉外法律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把法治外宣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善于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展示我国法治国家的形象,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影响力。举办法治国际论坛,开展与世界各国法治文化对话。
三、组织保障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法治文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示范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等创建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鼓励支持政策,加大对法治文艺精品和法治文化基地的扶持力度,促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将法治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法治文化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和各地全面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党委宣传、网信、法院、检察院、教育、财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法治文化建设。各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
(十四)强化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实施法治文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法治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完善普法讲师团服务管理,推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法治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加强法治报刊出版网络队伍建设,加强法治新闻采编创作人员法治培训。发展壮大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力量,培育学科带头人。完善法治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十五)培育推广典型。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宣传和典型推广,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