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 

    【学思集】2021年第4期

    资讯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1-03-15 08:41

    学 思 集

    ——2021年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4期(总第124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21312

     


     

    一、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

    1.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金句

    2. 砥砺奋进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3.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栗战书: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社论:凝心聚力创伟业 勇立潮头开新局——热烈祝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4.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汪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

    社论: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1. 中共中央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 袁家军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 扛起“五大历史使命” 争当学史悟思 增信崇德 为民办事 勇开新局的排头兵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金句

    202103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3月,北京,全国两会如期成功举行。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发表重要讲话。本报摘编了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重要讲话中的部分金句,与海内外读者一起重温和领悟。

     

      谈高质量发展

      ■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谈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

      ■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 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谈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

      ■ 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 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谈保障人民健康

      ■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 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和时代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谈教育事业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 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 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谈生态保护

      ■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

      ■ 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谈党史学习教育

      ■ 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 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谈军队建设

      ■ 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

      ■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要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理念,拿出务实举措,把我军人才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婕整理)

     

     

    砥砺奋进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2 版)

     

      2021年的春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揭示“三新”深意——

      只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

      3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两张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孔庆菊代表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海北州门源县。此刻,她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

      山绿了,沙少了,水清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了。门源县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农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习近平总书记翻看手边的地图说道。

      20198月赴甘肃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祁连山北麓的大草原,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

      此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深刻回答着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如何紧扣主题?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时空观为这篇大文章“解题”——

      从领域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地域看:“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从时域看:“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不仅解决认识论,做好“判断题”;更给出方法论,做好“实践题”——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如何紧扣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依然是从生态案例切入。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35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

      来自巴彦淖尔的张晓兵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的做法:通过流域上游治沙、流域腹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乌梁素海总体水质已稳定在五类,局部达到四类。

      “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从一片湖泊放眼黄河“几”字形顶部的“塞上江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这个地方,有治理盐碱化耕地的问题,也有治沙的问题。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设计。”

      加一个“沙”字,是系统思维的体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的洞见——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是系统的理论体系,更是实践的理论体系。

      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现场,话题从镶嵌在草原上的“明珠”,又转到无边的林海。

      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个体职业角色随时代大潮的转变。

      “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告诉总书记,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从沙讲到林,从林讲到整个生态保护,从生态保护讲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谈到创新开放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点透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早在2018年,第一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为内蒙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强调“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你们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总而言之,这‘三新’,你们要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看看怎么体现出来、怎么贯彻落实下去。”

      把握主题主线,既有系统思维,也有重点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一个指标说明了问题。

      此次提请审议、审查、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将2021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十四五”经济增速指标设定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个中缘由,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去年是2.3%,今年我们定的是6%以上,实际上可以高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留有余地,这样我们更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质量发展方面。”

      瞄准“两高”目标——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曾这样讲明初衷:“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3年过去了,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再次来到“本团”,习近平总书记倍感欣慰:“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面对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擘画:“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人们还记得,20168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这次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习近平总书记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无不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友谊宾馆聚英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3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图景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同他们探讨交流。

      胡豫委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疫情初期武汉收治重症患者的几所医院之一。

      他清晰记得,去年210日,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给大家鼓劲加油的场景。

      此刻,又一个冬去春来,他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坐在了同一个会场。

      有感于抗疫斗争的真切体会,胡豫提出“强化公立医院姓‘公’,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湖北省正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

      “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举国体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下一步,在医疗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是关键,医生也很重要。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委员,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刚一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我认识你,但以前开会还没听过你发言。”

      王辰在发言中提出,当前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地位不顾实际设立医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现在在招生上一些专业是不是降低了分数?”总书记问。

      “一些专业经常处于降分录取的状态,让这些本来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员素质从根上就出现了偏差,这一点让我们很担心。”王辰说。

      “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是急了点。”总书记表示。

      “是的,盲目扩大医生数量,质量如果不上来,不是好事。”王辰建议,杜绝医学教育低质盲目扩张的现象。

      “对,关键是含金量多少,这个要把好关。”总书记一语中的。

      在随后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

      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从“看好病”的问题,又谈到“上好学”的困惑。

      来自兰州大学的严纯华委员在发言中不无忧虑:“近几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如何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国家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教育品质,既要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区域内不平衡问题;既要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王欢委员,就新时代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有效解决“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

      “你这个小学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吗?”听了她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主要解决片内的就近入学学生。”

      “这就是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

      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将“高品质生活”细化为一个个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

      凝聚奋进力量——

      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尺竿头放步行。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需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我是直接飞到玉树的。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灾区看望慰问。

      “在玉树州机关,我给机关干部说了一段鼓劲的话。我说,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有你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

      “您的关怀,温暖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来自玉树州的代表扎西多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玉树街道更整洁了,房屋更坚固了,奶茶更香甜了,我们真心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玉树看一看,到时我们再唱一支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

      “我很牵挂玉树,谢谢你今天的介绍,我听了很高兴。玉树的将来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运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林忠钦委员提出,要牢牢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更加系统深入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幽默真诚的话语,引来全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强国必强军。人民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指示——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会场内,代表们聚精会神,专注倾听,认真记录。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升腾、在汇聚——

      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时间已写下恢弘篇章,历史正掀开崭新一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311日电  记者霍小光、张晓松、朱基钗、邹伟)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栗战书主持大会

    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听取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和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 人民日报 》( 20210306   01 版)

     

      新华社北京35日电  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5日上午的会议,出席2900人,缺席53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0年工作回顾;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三、2021年重点工作。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李克强在报告中从七个方面总结一年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后,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纲要草案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报告中,李克强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国务院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国务院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分别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全国人大组织法是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草案共37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设“总则”一章;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职权相关规定;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权;加强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

      关于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国人大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全过程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是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草案共35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明确会议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明会议纪律;适当精简会议程序,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案等议案审议程序;规范规划纲要的审查批准和调整程序;健全完善大会通过事项的公布程序。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社会出现的一些乱象表明,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机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消除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和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通过选举委员会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对有关选举要素作出适当调整,同时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经认真研究并与有关方面沟通后,提出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步予以推进和完成。第一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明确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修订后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薛祥、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作成、苗华、张升民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列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 人民日报 》( 20210306   03 版)

     

      ●过去一年我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回顾抗疫历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方面持续努力,不断巩固防控成果。我们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

      ●去年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企业和员工共同克服困难。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抵御严重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力应急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

      ●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去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去年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广泛开展线上教学,秋季学期实现全面复学,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去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

      ●去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善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克强说,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

      ●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因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完善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今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失信惩处力度,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多措并举扩大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欢迎外商扩大在华投资,分享中国开放的大市场和发展机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及时帮扶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政府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仍要付出艰苦努力。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谋发展、惠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事不畏难、责不避险,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进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不断创造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和海外侨胞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更大凝聚中华儿女共创辉煌的磅礴力量。

      ●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疫情防控中展示出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港澳台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外交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持续深化国际和地区合作,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不懈努力!

      ●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35日电)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1311日)

    栗战书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1 版)

     

    各位代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戴。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会议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体代表高度赞同,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

      各位代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大工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自觉做到:

      ——旗帜鲜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中关于人大制度的重要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人大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要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法治上的集中体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旗帜鲜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来谋划和推进,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要正确有效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大局是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

      ——旗帜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在我们国家,人民居于主体地位。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大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各位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协力,担当尽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311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1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4 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心协力、拼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2021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4 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2021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4 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会议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发展适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负责选举行政长官候任人、立法会部分议员,以及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等事宜。

      选举委员会由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基层、劳工和宗教等界,立法会议员、地区组织代表等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和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界等五个界别共1500名委员组成。

      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行政长官候选人须获得选举委员会不少于188名委员联合提名,且上述五个界别中每个界别参与提名的委员不少于15名。选举委员会以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选出行政长官候任人,行政长官候任人须获得选举委员会全体委员过半数支持。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每届90人。通过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三种方式分别选举产生。

      五、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和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健全和完善有关资格审查制度机制,确保候选人资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和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有关法律的规定。

      六、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七、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依照本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有关法律,依法组织、规管相关选举活动。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安排和选举组织等有关重要情况,及时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九、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311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1 版)

      

      新华社北京311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73号、第7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闭幕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出席2896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栗战书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同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这两个决定自202131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分别根据这两个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中央预算。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两个报告。

      随后,栗战书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另发)他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栗战书指出,会议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戴。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栗战书说,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会议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体代表高度赞同,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

      栗战书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大工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自觉做到旗帜鲜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旗帜鲜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正确有效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大局是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旗帜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栗战书说,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协力,担当尽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下午343分,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薛祥、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作成、苗华、张升民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凝心聚力创伟业 勇立潮头开新局(社论)

    ——热烈祝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 人民日报 》( 20210312   02 版)

     

      集众智、聚群力,开新局、谋新篇。3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扎实履职尽责,奏响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时代乐章。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过去一年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通过了修改后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一制度安排,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符合香港基本法,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治基础,将确保实现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有力保障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大会听取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大会的成功,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这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集中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实化量化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新蓝图振奋人心,新征程前景壮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扬帆起航、破浪前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到会祝贺

    汪洋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张庆黎主持 辜胜阻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 人民日报 》( 20210305   01 版)

     

      新华社北京34日电  同心筑梦共襄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9人,实到2106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张庆黎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汪洋指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紧盯社会重大关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紧抓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增强工作效能,为实现“十三五”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展现新风貌,服务中心任务取得新成绩,广大政协委员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

      汪洋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的工作。一是深化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进一步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二是深入协商履职,有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发挥网络议政优势,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履职活动不松、不乱、不断。三是继续完善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谈心谈话等载体平台,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汇聚团结合作正能量。四是完善政协工作制度体系,推动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五是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服务委员功能,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

      汪洋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汪洋强调,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深刻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要不断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坚持实践导向,培育协商文化,促进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联系配合。要着力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履职能力,促进委员更好地运用协商规则、掌握沟通方法,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提出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凝结着委员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广大群众的愿望与期盼。各提案承办单位克服疫情影响,层层压实责任,办复率为99.64%。政协提案工作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还有: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列席开幕会。外国驻华使节等应邀参加开幕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134日)

    汪 洋

    《 人民日报 》( 20210311   03 版)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心聚力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战、化危为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辉煌。

      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紧盯社会重大关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紧抓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增强工作效能,为实现“十三五”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展现新风貌,服务中心任务取得新成绩。

      (一)深化理论学习,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扎实推进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等集体学习,11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组织学习46次,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专题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开设“两山”理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数字经济、历史上的防疫、人类命运共同体等47个主题读书群,委员交流读书感想14万余人次、在线浏览超过110万人次。推动理论学习和读书成果转化,通过政协信息、读书简讯、活页文选等编报重要意见建议,通过新媒体等面向社会传播共识,推出的学习民法典系列专栏,点击量达6000万,实现委员自我教育、协商交流和引领界别群众相促进,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通过持续学习,进一步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

      (二)深入协商履职,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委员迅速投身抗疫斗争。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复工复产等,积极助力“六稳”工作,促进落实“六保”任务,通过会议座谈、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等协商建言,建立快速通道报送《每日社情》249期、提案699件,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和推进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提供参考。以致敬抗疫英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主题,组织覆盖34个界别的委员视察团赴湖北视察,委员在亲历亲见亲闻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广大委员在各条战线勇于担当,积极参与救治病人、科研攻关、稳企稳岗等工作,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

      有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发挥网络议政优势,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履职活动不松、不乱、不断,全年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3次,组织视察考察调研80项。聚焦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委员座谈会、视频调研会、形势分析会等形式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集中协商建言。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等开展专题协商,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等重点问题调研议政。多形式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各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通过视频连线地方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联动协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实地进行“‘十四五’时期巩固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发挥好协商式监督的作用。及时反映协商履职成果,报送各类政协信息2547期。共收到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

      (三)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合作正能量。继续完善谈心谈话、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等载体,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党组成员邀请党外委员谈心300人次,面对面了解情况、沟通思想。举行10场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开展11次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专题视察。发挥委员影响力,举行14场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活动,播出12期“委员讲堂”节目,面向界别群众和社会公众做好阐释政策、解疑释惑、引导预期的工作,相关节目和新闻报道浏览量超过2亿人次。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提出提案、提交大会发言作出机制性安排,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均参与举办重要协商活动。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组织港澳委员情况通报会和座谈会,参与举办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主题展和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第三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邀请新生代侨胞代表参加学习座谈、国内考察等。强化港澳委员政治责任,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鼓励港区委员围绕推动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等持续发声。综合运用“云外交”和线下交流方式开展对外交往,针对美国所谓涉疆、涉藏、涉港等法案和涉疫反华议案及个别政客反华谬论,通过发表声明、组织座谈和委员接受采访等方式予以严正驳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阐明我原则立场。

      (四)完善工作制度,推动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围绕新时代人民政协需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完善政协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对协商内容形式、讨论原则、程序方式等作出规定,建立对重大战略性问题深入研究的机制,推进委员自主调研,组建参政议政人才库,提高协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制定实施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凝聚共识的平台载体、工作机制、目标对象等内容,对通过政协民主协商程序和有效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作出制度性安排。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高办理质量。制定实施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意见,明确履职责任,坚持正向激励和纪律约束并重,鼓励委员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表彰优秀履职委员。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制度,严格督查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制度,继续对党员常委履职进行点评。安排委员分批列席常委会会议形成制度。运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验做法,压缩常委会会议会期,持续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实地调研实效,开展视频调研、问卷调查,组织优秀视察考察调研报告评选,完善协商议政成果反馈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协新闻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贯彻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发挥联系界别、服务委员功能,专门委员会工作水平和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召开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做法。发挥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作用,开展对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支持中央巡视组对机关党组开展巡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各位委员,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的不足: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协商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凝聚共识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协商式监督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二、2021年:聚焦“十四五”开局起步履职尽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一)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统筹运用常委会集体学习、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委员读书等形式,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委员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协助办好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展。结合政协实际做好委员宣讲、专题视察考察、理论研讨等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奋进新征程。

      (二)以服务“十四五”规划实施为主线,增强协商建言实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平安中国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进行专题协商。综合运用双周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形式,紧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等重要问题积极议政建言。举办专家协商会,对推动共同富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民族宗教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协商,丰富协商制度内涵。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党和国家重大部署落实。

      (三)以增进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着力凝聚智慧力量。加强委员讲堂工作,总结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经验,分别组织10场以上的活动,拓展传播共识渠道。委员要加强同界别群众联系,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及时反映意见建议。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健全政协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通过界别代表人士座谈会、委员读书线下交流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就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开展调研协商。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促祖国统一大业、共襄民族复兴伟业。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外交往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扩大“朋友圈”。

      (四)以推进制度落实为抓手,提高工作成效。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制度规定,加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自身建设,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委员主体地位,认真实施履职情况统计、履职评价和激励、纪律约束等制度机制。加强和改进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新闻宣传等工作,召开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召开“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理论研讨会。做好制定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相关工作。持续改进会风文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节约,努力把工作成本降下来,把工作质量提上去。深入推进机关巡视整改工作,努力建设模范机关。

      三、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提升制度效能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深刻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通过深刻理解7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深刻理解去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奋斗历程,从中体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性和优越性,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运用人民政协同心同向的政治优势、凝心聚力的团结优势、平等协商的民主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界别优势,促进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智慧力量的广泛性相结合,推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思广益商量事相统一,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筑牢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不断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已制定修订重要工作制度77项,初步构建以政协章程为基础,覆盖协商履职、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的制度体系。要坚持实践导向,及时总结完善网络主题议政、委员读书交流、社情民意恳谈、联系界别群众等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做法,形成新的制度规范。要培育协商文化,秉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政协协商实践,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平等包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理念融入政协制度建设和运行之中,更好彰显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特色优势。要严格制度执行,尊崇制度、维护制度,自觉学习和运用制度,推动协商履职郑重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要融入协商体系,促进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联系配合,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效运行。

      (三)着力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履职能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是专门协商机构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是摆在每位委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加强学习是所有委员的重要任务,全面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是履职的必然要求。而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成员,提高协商能力又是担当履职最为紧迫的课题。要提高同党外代表人士协商的能力,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提高同部门协商的能力,善于把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选项;要提高同界别群众协商的能力,善于当好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要加强培训研讨,注重实践养成,促进委员更好地运用协商规则、掌握沟通方法,做到各抒己见而又乐于互动,谋有差异而又善于求同,使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广大政协委员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

      各位委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10日电)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1310日)

    汪 洋

    《 人民日报 》( 20210311   01 版)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取得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会议聚焦“十四五”、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是对广大委员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入动员,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要筑牢重要阵地,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基固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更好发挥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围绕“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要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推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要巩固重要平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要着力构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商交流为特色、以自我提高为主旨、以增进认同为目标的学思践悟平台,弘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提升委员读书、视察考察、专题研讨等活动成效,实现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与践行共同奋斗目标相统一。要深入学习中共党史,结合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注重体现政协特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增强同心同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实践力量。

      ——要畅通重要渠道,广泛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合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把人心聚得更紧、把共识筑得更牢。人民政协作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必须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干劲,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面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发挥包容性强、联系面广的特点,创新开展界别群众工作的形式载体,综合运用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谈心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引导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形成广集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各位委员,“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使命召唤、责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华社北京3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2021310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人民日报 》( 20210311   04 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34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审议批准汪洋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辜胜阻副主席所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通过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委员们一致赞成并坚决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创造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辉煌。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认真履职尽责,作出积极贡献。奋斗的征途充满艰辛,体悟和共识弥足珍贵。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必须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会议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重要问题和群众关心关切,深入开展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人民政协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学习过程成为加强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过程,成为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过程,成为深化思想认识、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

      会议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要胸怀“两个大局”,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落实协商规则,培育协商文化,加强读书学习,增强协商能力,善于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善于把委员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选项,善于面向界别群众当好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促进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智慧力量的广泛性相结合,推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思广益商量事相统一,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沟通交流,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联系。坚定支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加强对外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310日电)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汪洋发表讲话

    《 人民日报 》( 20210311   01 版)

     

      新华社北京3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汪洋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8人,实到2087人,符合规定人数。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委员们一致赞成并坚决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汪洋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聚焦“十四五”、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取得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

      汪洋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汪洋强调,人民政协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强基固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发挥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着力构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商交流为特色、以自我提高为主旨、以增进认同为目标的学思践悟平台,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人民政协作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必须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干劲,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创新开展界别群众工作的形式载体,不断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引导界别群众的工作链条,形成广集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汪洋强调,“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使命召唤、责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出席闭幕会的领导同志还有: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闭幕会。外国驻华使节等应邀参加闭幕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闭幕。

     

     

    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社论)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 人民日报 》( 20210311   01 版)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10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深入委员小组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与委员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勤勉尽责,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表示赞同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赞成并坚定支持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在节奏快、任务重的情况下,全体委员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认真审议文件、深入协商交流,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充分体现了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活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展望“十四五”壮丽征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要准确把握性质定位,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切实担负起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不断提高工作本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当好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担当新的使命,成就新的光荣,作出新的贡献。

    同心筑梦共襄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伟大目标呼唤团结奋斗,光荣使命召唤开拓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共中央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人民日报》(20210227  01 版)

      

    新华社北京22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通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通知》指出,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学习教育实践。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督促指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袁家军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扛起“五大历史使命”

    争当学史悟思增信崇德为民办事勇开新局的排头兵

    郑栅洁主持

     

      本报杭州32日讯 (记者 刘乐平) 2日上午,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在杭州召开。省委书记、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扛起“五大历史使命”,争当学史悟思的排头兵、增信崇德的排头兵、为民办事的排头兵、勇开新局的排头兵,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郑栅洁主持,副省以上领导干部、老同志和省属各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上,朱国贤就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作说明。

      袁家军指出,浙江作为“红色根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该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有责任有义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要扛起“红色根脉”和“五大历史使命”的政治担当,增强党史学习教育走在前列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充分运用“红色根脉”的资源,发挥好“红色根脉”的优势,把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与学习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历史相结合,把党的历史学习好、领悟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袁家军强调,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智慧和力量,努力展现党的建设新气象。要学出政治定力,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忠诚核心、紧跟核心、维护核心,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展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新境界。要学出知行合一,把学习党史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从“八八战略”中找到工作的“船”和“桥”,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要学出担当精神,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负起责任,把担当体现在改革突破、胸怀全局、率先探路上,展现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新作为。要学出为民情怀,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把为民服务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展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新作风。要学出斗争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积极投身“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落实,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面前勇当战士、敢于碰硬,展现直面问题、防范重大风险的新突破。要学出过硬本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提升市县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坚持生成性学习、保持创造性张力,积极投身实践一线、改革一线、基层一线增长本领,展现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的新能力。要学出高效组织力,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强化组织执行力,大力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展现高效协同、执行有力的新格局。要学出纪律严明,不断加强纪律教育,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守护纪律生命线,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展现讲纪律、守规矩的新面貌。要学出抵腐定力,把开展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在构建“三不”一体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形成重点领域清廉单元建设的标杆示范,展现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新气象。

      袁家军强调,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争先创优机制、闭环推进机制、学习教育转化机制,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实施好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注重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切实抓好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精心组织、有力执行,确保落地见效。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设区市、县(市、区)有关负责人在分会场参会。

    【来源:浙江日报  2021-03-03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